其他文章類別

    行走印記

    大陸某一網站要求我以行走為主題寫篇文章,可是行走究竟是甚麼概念?寫起文章來我一向都是隨意的,從來也不習慣為特定的一個主題而寫,所以還是先想了想要寫些甚麼,之後才決定從我母語的角度剖析開始再加上過去的經歷,最後去感覺我心目中的行走是個甚麼樣的行為(而不是要下定義)。

    在現代日文「行」字的意思相當於中文的「去」,「走」即「跑」,在八九十年代的時候眾多日本遊客的旅遊方式中最主流的的確是跑著去。當時多數人選擇參加旅行團,利用有限的幾天假期多跑幾個地方,那是因為平時工作忙,出遊機會實在難得,一出去花費又不小,才讓人們將重點放在「如何實現價值的最大化」。在那個年代社會上存在的種種客觀原因也使得日本國內的旅遊文化仍未得到多元化,這樣也讓日本人行走的方式就和日文中字面所表達的意思一樣,去哪裡都是匆匆忙忙的,去完回來後只有一堆照片能夠證明自己曾經去那裡看過,卻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走過。

    現在時代不同了,有更多的年輕人有機會到外面的世界,旅遊的方式也從跟團走馬觀花逐漸改變為獨自安排獨自出行,在出發前上網隨便輸入關鍵詞一查,還能找到別人的文章和照片做參考。此時我們卻又發現另外一個問題,網絡的發展確實給我們帶來了無限量的資訊,但在同時它也開始更多地約束了我們由本能出發的前進慾望,就如在物資充沛的生活中少了最真的渴望,在別人鋪好的路上,在別人準備好的選擇中,人反而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甚麼。回來後再次去想當初為甚麼決定出行,在那些照片中仍然找不到答案。

    不記得甚麼時候開始,我每次出遊,不管在那裡待了半個月還是一個月,經常都會漏掉別人介紹為必去景點的地方。幾年前去巴黎玩一個禮拜也沒去盧浮宮(羅浮宮),而在今年剛去的伊朗,不知道有多少所謂的must-go都沒去成。印象尤為深刻的還是前年夏天的巴爾幹之旅,馬其頓的農村實在迷人,離開沒幾天又開始想念,結果放棄多年來的夢想之地克羅地亞(克羅埃西亞),換四次車,花一整天的時間再次回去在那裡多待了一個禮拜。

    那個農村我還真的說不上有甚麼特別,別人也會說沒有任何的特別,可是今天重新回想起來,就因為那樣,在那裡我所有的感官才得到了解放,不讓視覺再耗盡體力,消磨精神,從此也喚醒了嗅覺、聽覺和觸覺更平均地發揮起應有的作用。著名景點逼著我們將所有的注意灑在她身上,結果也讓我們忽略了她腳下和背後的美景和花香。然而在農村就不同了,走了十來分鐘已經走出了村子,更沒有了看頭,到了第二天自己都是那裡的村民一樣,街上碰到誰也打打招呼,甚至會胡亂聊起天來,還覺得生活多美好。在回來後,沒在照片裡拍進來的時空中我才會更多地找回感覺來,影子摸不著,腳印見不著,但僅剩的記憶,再加想像,足以使場面在我腦海中呈現出獨有的色彩。

    所以我覺得,行走的行為不能光從字面上理解,不但要行要走,偶爾還需要停下腳步,這樣才能行走出它涵蓋的意義。路不僅讓我們走出青澀和叛逆,激情和浪漫,還提供了思考的空間和時間來灌溉和收穫,再帶上果子,我們又多了一點準備向下一個目的地問候。

    時間的長短不重要,在旅途中遇到那些不停走著卻早已迷失了方向的人就知道,看到眼睛過勞,聽到耳朵長繭,大腦也無法正常運作了,只是慣性地任著某種引力拉著走,卻又不知道那個引力來自何處。

    說來說去,其實就像一個人的人生一樣吧,或者應該說行走也不過是人類的最基本行為,是我們自己有時候想得太複雜而已。

    最新發表的文章

    最受歡迎的文章

    spot_imgspot_imgspot_img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