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文章類別

    從「沒有」開始

    剛去中國留學的時候,我們這些留學生最愛開玩笑說,在中國第一個學會的詞不是「你好」,而是「沒有」。在接下來的生活中我也慢慢有體會,去商場買東西,人家確實也跟我說沒有(雖然我要的東西就擺在那裡),去旅遊找住宿,人家一樣告訴我沒有(那不是旺季,還看到那些老外紛紛背著包出來)。其實都有,沒有只是他們的口頭禪,而沒辦法也便成為我們初來乍到時的口頭禪。

    後來,我也很快就學會了,他說沒有,不一定另外一個人也說沒有,所以換個人去問,那個人也說沒有,那再換另外一個人,多數問題就這樣可以解決了。如果還是不能解決呢,我要多用一點頭腦了,直接問人家哪裡會有也好,或者通過其他的提問來引導可以滿足我的答案也好,還是不行的話,可能還需要靠體力到別處去找了。我想,在那一段時間的磨煉中,自己還是比較成功地增強了生存能力。

    現在回想起當時的一幕幕來會覺得還真的有點可笑,同時也為僅僅十五年的時間裡中國國內發生如此大的變化而驚嘆。十五年前和十五年後,簡直是黑白電視機和高清彩色電視機之間的差別,當時的中國,對我而言,像是坐了時光機到了三十年前的世界一樣,雖然眼前所看到的都帶有顔色,可是感覺上一切都是黑白的。

    現在,我們很少聽到曾經令人討厭的沒有了,那時候在外面買飲料就要問:有沒有冰鎮的?現在還有人問?買火車票,也不需要在火車站排上幾個小時後被一個沒有就趕走,市區到處都有代售處可以很輕鬆地買到票。現在到中國留學的外國人很多,尤其在北京和上海,一所高校超過一千名留學生的情況已經並不罕見,可是他們不會知道十五年前的「沒有」,絕大多數的,因為他們認為那裡「有」才來。離開家鄉,他們在那裡有自由,去了超市還有足夠的物資可以滿足他們生活上的需求,到處都有酒吧可以跟朋友一起去泡,會講中文了在將來會有更多的發展機會⋯⋯ 真的不一樣了。

    在中國大陸生活了這麼多年,中文也可以說得還算比較流利了,那裡的文化也稍微懂了一些,同時也確立了自己的「站位」,其實挺不容易,所以身邊的朋友們問我為何離開?也是很正常的事。說到這裡我還是要回到有何沒有的話題,因為我年紀也不輕了,要多為自己的將來而考慮的時候,發現那裡還有一個很致命的「沒有」,是社會保障。

    作為一個外國人,在大陸是無法加入他們的社會保障系統的,我們一樣繳稅(雖然其稅率與中國公民的標準有所不同)也得不到最起碼的保障,除非出錢加入商業保險,平時看病都要全額自付,更不會有失業保險、養老金之類的。在那樣發展速度飛快的地方,整個社會如何變去誰也說不清楚,而且因為快,一旦有變化,恐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影響也小不了。我最擔心的是外國人的就業機遇隨時會受到因為社會的變化而來的衝擊,那麼除非有特別的技能,有可能做不到退休都已經沒有了工作。就算做到了退休的年齡,由於快速的發展,物價也上升得很快,退休前所積累的儲蓄是否夠我度過老年生活,老實說我是沒有信心的。所以,我也希望,既然有繳稅,也為社會作出一點貢獻,社會也可以保護我,可是實際上我是得不到任何的保護,只是因為我是一名外國人。

    十五年前的沒有開始,讓我培養了一定的生存能力,而在十五年後,這個生存能力會這樣地派上用場,我自己都沒有想到過,竟然會想到另外一個國度去嘗試新的生活,而現在,我正在做這個準備。

    相關文章:《以前在大陸買火車票》

    上一篇文章旅遊 + 體檢 = 快樂曼谷行
    下一篇文章戲劇人生

    最新發表的文章

    最受歡迎的文章

    spot_imgspot_imgspot_img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