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文章類別

    個人主義:加拿大生活中的最大疑問之一

    我們常聽說在西方國家人們偏向於個人主義,而在東方國家集體主義相對較重。



    我們也常聽說在那些個人主義風行的國家人們往往活得自由一點。聽起來好像很不錯。



    來到加拿大生活的四年半以來,在這裡遇到的不少事情卻讓我在心中問起自己:



    「這就是傳說中的個人主義?」



    「這就是他們所謂的自由?」


    個人主義是一種道德的、政治的和社會的哲學,認為個人利益應是決定行為的最主要因素,強調個人的自由和個人權利的重要性,以及「自我獨立的美德」、「個人獨立」、個人價值。Wikipedia - 個人主義

    我在想,世上那麼多的「主義」當中自己第一個學到的是哪一個。在課堂上學到的可能是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但在日本我們從小被灌輸的第一個「主義」大概是集體主義。那麼,集體主義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根據Wikipedia上面的解釋,集體主義是指:

    主張個人從屬於社會,個人權利受到集體權利的限制,個人利益應當服從集團、民族、階級和國家利益的一種思想理論,是一種精神。

    嚴格來講,我們被灌輸的應該是一種接近於集體主義的概念,並不完全一致。我們的父母的確一直說:不要給別人添麻煩,這樣的教導也在一定程度上約束了我們的行為,但很多時候,我們卻不會認為自己的權利因此而受到了限制。它有時也是從眾心理,讓我這個日本人來講,那既是習慣又是反應,而不是像「主義」那樣帶有一定的原則性的。

    這次在加拿大的疫情中看到人們強調個人,聲張權利,我當初心裡還真的在想:這些人是不是瘋了?這是非常時期,還有人說是否佩戴口罩個人有權利做決定,而我從一開始到今天仍然不知道該怎樣理解他們的說法。因為不理解,所以一直也都在想。

    我從來都不認為強調個人權利是什麼壞事,但在媒體報導中也看到過不少人們因為強調個人權利而發起的示威和暴亂嚴重影響社會秩序的事情。事實上,人們一旦目睹過了暴力行為,已經很難在那幅畫面中再看到那些人的思想和理想,從而也沒有了更多的興趣去瞭解。

    反正事情是發生在畫面的那邊,不影響生活在這邊的我。」

    在過去,對我而言「那邊」主要指的還是美國。就如這些天最引人注目的新聞消息都來自於美國,畢竟是世界第一大國,那裡發生的好事壞事都會受到別人關注。然而對於加拿大,人們是否也一樣主張個人權利,是否也會為此採取過激行為,我當時一點都不知道,因為在媒體報導中有關這個國家的內容本來就很少,能瞭解的渠道和機會並不多。

    再說說我們日本。在這個國家這樣那樣、明文不明文的規定有很多,你不小心稍微冒犯可能就要遭別人白眼。可是隨著時代的變遷,開始有越來越多的不明文規定讓年輕人給厭棄,如穿著和髮型等,他們不想再受到約束,更想要表現自我。這些年輕人的表現當然不是人人都認同,對於別人的不認同他們卻不會說表現自我是個人應當擁有的權利,實際上會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反而是:沒有給別人添麻煩

    與此相比加拿大就寬鬆許多。雖然在工作場合對員工的著裝會有一定要求,但在基本且合理的職場禮儀範圍,一點過分的要求都沒有。到了職場外更不用說,真的沒有人管你穿什麼衣服,把頭髮染成什麼顏色,想戴幾個耳環和鼻環,都看你自己喜歡。所以那些日本年輕人來了加拿大就會覺得這裡自由多了,再也不用在意自己怎樣映在別人的眼裡,也不必為了肯定自己先聲明他們沒給別人添麻煩。

    但在生活了一段時間後他們開始發現有些不對勁。還以為在這裡生活很自由,個人權利也受到了尊重,然而在加拿大個人權利所指的範圍似乎比他們熟悉的要廣,甚至還有時候到了讓人不易理解的程度。然後就想:這才是傳說中的個人主義真實的模樣?好像不都是好事啊?就如在前面已提到,看到一大批人在這場疫情中做出的反應,而當他們的依據竟然也是個人權利的時候,我都完全不懂了。

    幸好在這裡肢體暴力事件還算比較少見,但暴力並不只有那一種,還有一種暴力是讓人在有意識或無意識中巧妙地把它隱藏起來卻又能夠給他人帶來重擊的。我個人認為在加拿大屬於後者的暴力其實還挺常見,它不是毆打,也不是槍殺,所以行使暴力的一方和被行使暴力的一方都不會受到太多關注,可是最大的問題是,有一大幫人對此視而不見。

    現在會有多少個人感覺到他們的健康正在受到威脅?

    個人在發牢騷的時候社會還在不斷努力著,不但為了保障群體的和諧,也為了保障個人的權益。社會不是另外一個生命體,而是由很多個個人組成的群體,社會在努力,實際上就是有自覺地組成這個群體的個人在努力,此時他的努力不但是為了自己,同時也為了他人而做。

    病毒已經存在,我們沒有辦法回到疫情爆發之前去阻止,也不知道要到什麼時候可以把它消滅掉。儘管如此,人類對病毒的瞭解也逐漸加深,在這個過程中少不了從普通老百姓到專家每一個個人為社會做出的貢獻,而那些只顧著個人權益說不戴口罩的人,事實上他們也依賴於社會,等待社會把問題解決好。帶上了「主義」兩個字讓人聽起來是神聖不可侵犯的,但我怎麼覺得那些人代表的根本不是什麼個人主義,而只是他們利己的人生態度?要不然,一個重視個人權益的人是憑什麼危害他人的個人權益呢?

    我們的生活本身往往會讓我們自己摸不著頭腦,也比學術上的定義曖昧很多。我之所以還要想很多,因為我也在「那邊」了,曾經放棄去瞭解,現在卻發現自己的好奇,同時應該還有自我保護的本能發作吧。其實一個人向什麼主義靠攏,有什麼宗教信仰都好,大家都需要愛與被愛,我們的鄰居也會,在街上的陌生人也會。無論在搞懂究竟什麼是個人主義之前還是之後,我都要提醒自己記得這一點。

    其他相關文章

    聽說疫情分裂了社會和家庭我也不能不擔心自己是否忘了本

    都兩年了,在此之間我們究竟失去了什麼,也應該知道得還算比較清楚了吧。那麼,我們也該是時候為自己劃出更清晰的路線了。

    2022年「崛起」

    「不讓新年的到來成為繼續絕望的起點」這是我這些天在心裡說給自己聽的。

    雙語人的癡呆症

    最近有一則報導之所以特別引起了我的注意,因為它說在部分國家「雙語人士的癡呆症」逐漸成為「社會問題」。

    NIKE日本廣告片觀後感

    日本人從小生活在「要服從主流」的文化當中,所以一見別人做事、作風、習慣,甚至包括外表跟主流的不一樣就不懂得該怎麼接受那些「不一樣」。

    終活:一個人活在國外不能再忌諱的事

    「終活」為近十年在日本流行的說法,意思是為自己的離開提前做的準備。畢竟那天遲早會來,誰也不想留遺憾。

    又是一場風暴的來襲

    人人一部手機的時代,像這次警官暴力執法暴露於世的事情遲早會發生,可是為什麼偏偏發生在現在?我不由得如此想。
    spot_imgspot_imgspot_imgspot_img

    最新發表的文章

    最新發表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