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文章類別

    阿爾伯塔會成為美國第五十一個州?這將為加拿大的永久居民帶來什麼影響?(純屬個人瞎想)

    向來最愛瞎說的鄰居又在瞎說。假如事情真要發生了會怎麼樣?

    一年多前「將蒙大拿州出售給加拿大」的請願書曾出現在網絡上,各家新聞網站對此進行過報導,部分網友也發表了各自的意見。但最終沒有太多人在意這件事,這樣恰好也證明了蒙大拿在美國的形象,被人隨便拿去當作一段笑話,結果還沒有能夠讓多少人笑出來。

    相關文章:《在加拿大和美國,那些「不受歡迎」的省份》

    過了一年多之後,不知道人家美國人是不是被肺炎給憋瘋了,竟然有人開始說要把阿爾伯塔買下來做美國第五十一州

    記得當初說要把蒙大拿賣給加拿大的時候美國人還想拿河狸來吸引加拿大,那是不是現在才發現原來他們的河狸變得太少了?

    背景

    美國的確有花錢買地的歷史,阿拉斯加就是從俄羅斯人的手中買了下來的,可是在十九世紀的時候。都二十一世紀了,時代不同了,他們卻又想花錢買阿爾伯塔?其實河狸在這裡也根本不常見,他們確定還想要?阿爾伯塔可不便宜啊?

    他們為什麼要定阿爾伯塔,我為什麼說阿爾伯塔不便宜,原因不是什麼河狸,而是這裡的資源。阿爾伯塔是加拿大的資源大省,在2018年這裡生產的原油和天然氣分別佔了全國總產量的82%和65%

    阿爾伯塔民眾恰恰對執政加拿大聯邦的自由黨極度不滿,去年舉行的聯邦大選中,這裡共34個席位中竟然沒有一個給自由黨的。但最終自由黨憑藉在加拿大東部地區的較大優勢而勝出,使得阿爾伯塔人更加不滿,甚至還有些人鬧起了獨立來。

    現在美國人有意把這塊土地買下,本地人是不是忍不住要樂了?

    我完全沒有能力對於美國買下阿爾伯塔的可能性和可行性進行分析(我相信不會發生),只是很好奇地想知道萬一事情成為現實的話將會在我的生活中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請注意:接下來的內容都是「假設」,純粹是瞎想著玩的。


    身份的改變

    第一個想到的當然是身份問題。

    我是日本籍的加拿大永久居民住在阿爾伯塔,雖然已經滿足入籍條件,但仍然沒有在近期內要入籍的想法。假如美國把阿爾伯塔給買下了,美國政府會給我永久居民的身份嗎?

    即使美國決定要為我們這些居住於阿爾伯塔的加拿大永久居民賦予美國的同等身份,我們在同時也很可能因為無法滿足條件(現時的加拿大移民法規定永久居民必須在連續的五年時間內累積住滿兩年)而要失去加拿大的身份。

    如果不想失去呢?那可能就要離開阿爾伯塔搬去加拿大境內其他省份。

    在加拿大永久居民可享受的權益大致上和公民的一樣(對,「大致上」),在這裡生活著都沒有什麼事情會讓我可以意識到跟別人有不同。唯一在去年的大選中自己沒有投票權的事實的確讓我感到遺憾,卻也僅僅遺憾了兩天而已。

    但是,如果美國收購阿爾伯塔的事情最終要交給阿爾伯塔人以公投*的方式來決定,而我在這樣跟自己的切身利益有關的重大事件上只能很被動地接受結果的話,這種事情又怎能僅以遺憾兩個字來形容?

    *加拿大確實有過兩次公投以決定應否脫離聯邦,兩次均在魁北克省。其中第二次公投(1995年)的投票率高達94%,反對派僅以1.16%的優勢險勝。

    一旦確定美國要買下阿爾伯塔,我就會被迫著做出重大抉擇,然而對他們公民的身份毫無影響。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應該還會無條件地賦予美國國籍給他們,而在同時因為加拿大承認雙重國籍他們也可以繼續保留加拿大國籍。

    既然如此,我是否也需要重新認真考慮入籍了?

    相關文章:《入籍還是不入籍?》


    除了有可能發生的身份變動之外,居住於阿爾伯塔的永久居民到時候需要考慮到的其他因素將會有工作、房產、社保等各個方面。

    飯碗能否保得住?

    除了部分有特殊技能的人之外,對於很多外國人而言要在加拿大找到第一份工作都是相當困難的。加拿大各家企業普遍重視所謂的 Canadian Experience,簡歷中沒有在加拿大境內就職的記錄,即使你在外國的工作經驗再豐富人家往往也不當它回事。

    一個人辛苦了很長時間後才找到的一份工作,好不容易在加拿大積累下來的工作經驗,竟然遇上自己所不能控制的事情而受到威脅,是誰都不好接受的。但在大環境的變化中受到影響的不但是個人,企業也一樣,個人要考慮是留還是走的時候,企業都逃不過要做出抉擇的局面。

    在跨國公司上班的人受到的影響可能很小,但在現實中小公司永遠比大公司多。那些公司有沒有資金遷到境內其他省份?有沒有成為美國企業繼續發展的機會?再小的公司都比員工大,除非你自己是公司老闆,你也只能聽從上面的安排了。

    是否捨得放下房產?

    如果在阿爾伯塔還有房地產,也將可能成為讓你頭疼的一個原因。

    要不是你的錢多到不知道該往哪花,買房可算是在異國他鄉的奮鬥過程中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這個房子還會繼續見證你度過真正屬於自己的平淡生活。

    但這個平淡被周遭的變化給動搖的時候我們會選擇什麼?不管情況怎麼變非要把房子保住不可?為了保住工作寧願不惜一切代價?

    所屬國家的改變將會給城市本身的價值和地位帶來什麼樣的變化?而這些變化將可能直接影響房地產的價值,變好還是變壞有誰說得清楚?

    美加社保制度大有不同

    眾多加拿大人談到美加兩國之間的不同的時候經常會提起,也引以為傲的便是社會保障制度。

    在加拿大,不但公民和永久居民,甚至連外國留學生(在部分省份)都有資格享受社會醫療保險。一旦有了保險卡在你的手中,無論是生小病就醫,還是需要開大刀,都不必擔心費用問題。

    而在美國,有調查顯示因為付不起醫療費而無法及時接受治療的重症病患的比例高達25%。前陣子還有報導說有一位新冠肺炎的康復者收到了長達181頁的醫療帳單,費用竟超過112萬美金。幸好他屬於「長者」一群,可享受國家提供的保險,不需自付。如果他是年輕人呢?剛剛從病魔中掙脫出來的人收到了這樣的帳單,對未來的希望是否也就要消失了?

    其實加拿大的醫療系統也不是很完美,但在不完美的系統和昂貴的醫療費之間你會如何取捨?

    相關文章:《我們移民要死在哪裡?》


    我個人留意已決,沒有100%也有90%,因為阿爾伯塔是我在海外生活了二十餘年以來日子過得最舒服的一個地方,而且還在這裡買了房。這樣,我就以留下來的前提再考慮後續的路程。

    但在同時也需要為多方面考慮,要將環境變化帶來的影響降低到最小,就不能等事情發生,而要先做起準備,給自己多留幾條路可走。尤其是否要入籍的問題,即使沒有美國要買下阿爾伯塔的事情發生,我遲早也要有更清晰的方向的。

    相關文章

    spot_img

    最新發表的文章

    在邊境城市的生活究竟怎麼樣?

    加拿大最大城市多倫多在安大略,但溫莎位於邊緣地帶,用不遠不近來形容兩座城市之間的距離最合適。幸好過了條河就是底特律。從我家開去只要十分鐘就能到達。

    我家狗公主在加拿大與「髖關節發育不良」奮鬥的日子(從確診到接受手術之前)

    看她開始每走幾步路就想趴下,跑步還更像兔子一樣跳,我就發現有點不對。最後被確診為髖關節發育不良,需要動手術才行。

    聽說疫情分裂了社會和家庭我也不能不擔心自己是否忘了本

    都兩年了,在此之間我們究竟失去了什麼,也應該知道得還算比較清楚了吧。那麼,我們也該是時候為自己劃出更清晰的路線了。

    【經陸路口岸進美國】I-94現已改為電子版 不必擔心未退還

    那天從溫莎過隧道去對岸的底特律,經過了「口頭拷問」的關,都付了USD6.00,以為好不容易把 I-94 給辦成了⋯⋯
    - Advertisement -

    2022年「崛起」

    「不讓新年的到來成為繼續絕望的起點」這是我這些天在心裡說給自己聽的。

    雙語人的癡呆症

    最近有一則報導之所以特別引起了我的注意,因為它說在部分國家「雙語人士的癡呆症」逐漸成為「社會問題」。

    最受歡迎的文章

    去非洲?打疫苗先

    決定要去一趟非洲就有一件非常重要的前期工作要完成,而且一定要抓緊時間,那就是需要接受預防接種。具體要打甚麼疫苗,這就要看準備去哪些國家⋯⋯

    在加拿大和美國,那些「不受歡迎」的省份

    請願網站上最近出現以一兆美元的價格將蒙大拿州出售給加拿大以還債的請願貼,那個人還將該州說「沒用」,「告訴加拿大人那裡有河狸」。

    我家狗公主在加拿大與「髖關節發育不良」奮鬥的日子(從確診到接受手術之前)

    看她開始每走幾步路就想趴下,跑步還更像兔子一樣跳,我就發現有點不對。最後被確診為髖關節發育不良,需要動手術才行。

    生活在加拿大的陸上孤島

    加拿大有多大?大城市才幾個?其實整個加拿大就是孤島的集合體,那麼多孤島在一起,外人也看不出一個個的孤島到底有多「孤」了。

    在加拿大跨省搬家後該辦些甚麼?(Alberta)

    搬到新的一個地方就要面對太多瑣碎又麻煩的事情並克服它。我這一次搬家當然也不是例外,而當你要跨省搬家時,恐怕都不會是例外。
    - Advertisement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