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文章類別

    三地機器人式服務對比

    前幾次去大陸城市的時候發現,不知道甚麼時候開始的習慣,有些餐廳的服務員老在跟我您好個不停。

    「您好!歡迎光臨!」

    這倒也正常,儘管人忽然變得如此禮貌令我有些不自在。可是:

    「您好!麻婆豆腐上來了!」

    在桌上放好後,

    「您好!您點的菜都上齊了!」

    等我們吃完,叫聲服務員要結帳時:

    「您好!要埋單嗎?」

    她便從桌上拿起單並確認價錢後,

    「您好!一百三十塊錢!」

    我心裡想,又來了,我有甚麼不好嗎,還是太好了?讓人老喊著您好您好的,還真有點不習慣。再說這個您好的用法也不太對吧?要說得難聽點像個機器人,上頭要她禮貌,她就在每一句話之前都帶您好。其實她的態度原本都已經很不錯的,可是這您好一來,讓我不知道自己對著人還是甚麼,正常說話再帶上自然的笑容,總比您好來您好去要好得多。

    與此相比,畢竟是個日本人,我總認為日本的服務還是會自然得多。例如在便利店,不停地有顧客進出,歡迎光臨的聲音都帶著笑容一樣給人以愉悅,店員面對著我也沒有多餘的話,但那些該說的從來不會漏掉。

    但要試想自己站在店員的立場,這個時候事情就完全不同了,例如前一晚喝高了,或著跟男女朋友吵架了,甚至失戀了,該如何保持那樣的態度?店員也是人,總會有心情不好的時候,問題是日本人優質服務接受慣了,連便利店他們都不放過,一旦發現店員的表現有問題他們絕對有理由說那個人,不管買的只是一根冰棍還是一包煙。

    任何一樣東西的賣價中已經包含了服務費,這是日本人的普遍想法,當然店員不會因為你買了多少錢決定服務質量,買了五十塊錢還是一千塊錢都一樣,那麼一根冰根中會有多少錢進他的錢包?可能一塊錢都沒有。我相信我的朋友們沒幾個曾經這樣想過,但我在國外生活了也有二十年,所以每次回家的時候便會覺得:對服務的要求有沒有必要那麼高?把活生生的一個人看做了一個機器人似的,你累不累啊,人家也很累啊。

    有一點我不否定的是,在日本也有很多人本來就喜歡通過這樣的工作機會跟別人面對面。有誰不喜歡笑容對著笑容?你的笑容因他的笑容而綻放,多麼的美好,多麼的有意義。我們這些去便利店買東西的,是否也應該向店員微微笑,讓他們工作得更加愉快呢?

    而在香港,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每隔幾天都要去的麵包店,就在我們家樓下。在那裡除了報價錢人家也一聲不吭,我的錢準備得剛好,他們直接把手伸來收錢,再伸手把裝好的麵包遞給我,中間雙方之間一個字都沒有。以前還覺得為甚麼他們總是那麼不開心,現在看得都習慣了,因為看得太多,儘管到現在也不知道為甚麼他們那樣不開心。看著他們我也一樣開心不起來。

    相關文章:《超級香港式服務》

    最新發表的文章

    最受歡迎的文章

    spot_imgspot_imgspot_imgspot_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