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把後門一打開就聞到了印度菜的味道,很香,而且身心都得到了滋潤一樣。我知道那股味道的來源是我隔壁那家,恨不得立馬衝過去蹭個飯。
我到現在只跟他們的男主人面對面聊過一次,感覺他是挺熱情的一個人,搬進來還沒有沒幾天的時候在家正收拾著東西,那時候剛下班回來的他從窗外看到了我並向我揮手,我也就開門出去打了下招呼。當我們相互做介紹時誰都沒說自己是哪裡人,但無論從他的外表還是口音,都很容易判斷他來自印度。
在埃德蒙頓,到處可見穿戴頭巾的印度男人,那天在圖書館我還看到有一群人坐在那裡聊得正開心。對於剛從大西洋邊的小鎮過來的我,這樣的畫面顯得特別新鮮。
說起印度,他們國家其實一點也不小,有不同信仰的不同族群生活在那裡,而戴那種頭巾是其中錫克教徒的外表特徵。
這些錫克教徒中大多數居住於印度的旁遮普省,當地的主要語言是旁遮普語(Punjabi)*,而在2016年的統計中顯示,埃德蒙頓市共有26,425人就以這個語言為母語,這在所有語言中(英語除外)繼塔加洛語(Tagalog,又譯他加祿語 / 他加洛語等,全市有32,355名以此為母語者)排第二位,多於以廣東話(22,015人)、普通話(19,460人)、法語(17,705人)、阿拉伯語(16,695人)和西班牙語(16,570人)等語言為母語的人群。
*地區意義上的旁遮普地區橫跨印度西北部和巴基斯坦東北部(但在巴基斯坦境內的主要信仰為伊斯蘭教),旁遮普語在巴基斯坦也被人們廣泛使用。因此以上人數中可能還包括來自巴基斯坦的移民和他們的後代。
如在上面已說到,印度地方大,語言多,雖然沒有說旁遮普語的人那麼多,但埃德蒙頓也不缺少說
印地語 Hindi
8010人
烏爾都語* Urdu
7810人
古吉拉特語 Gujarati
5540人
馬拉雅拉姆語 Malayalam
3315人
孟加拉語* Bengali
2275人
泰米爾語** Tamil
2025人
等語言的人群(2016年的統計)。
*烏爾都語和孟加拉語分別也是巴基斯坦及孟加拉國的主要語言之一,因此在以上人數中可能還包括來自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的移民和他們的後代。
**又譯坦米爾語、淡米爾語等。
這些數字全加起來了,在埃德蒙頓的總人口中所佔的比例也並不小,難怪這裡的印度餐廳非常多。在網絡上能讀到「埃德蒙頓最好的十家印度餐廳」之類的文章,原來不只是因為城市的規模大,更是因為群體的規模大。我終於明白了。
在「最好的十家」榜上有名的餐廳,在Google Map上的評價總數特別多,分數果然也很高。可惜這些餐廳檔次偏高,價錢偏貴,但我個人嚮往的並不是那種「摩訶羅闍」式的,而是更貼近生活的感覺。就像在許多外國人眼裡的日本菜往往與我們的家常菜有較大差距,我想吃的也不是外國人所謂的印度菜,他們的家常菜其實吸引我更多。
想像這麼多印度人可以同時在家做飯的話,到時是否會有一股濃濃的咖喱香味在整個埃德蒙頓瀰漫開來?光想著都能不停流口水。
所以我在這裡開始生活的初期階段,要認識一些印度人交朋友是一個新的目標,那樣可以跟他們學習做印度菜。如果學做菜難,至少也可以問到哪裡有提供地道印度菜的餐廳吧,在印度人這麼多的城市,我不相信還找不到一家可以滿足我的好奇和味蕾的餐廳。